浅欧亚体育谈娱乐新闻与新闻娱乐化

发布时间:2023-11-25    来源:网络

  随着媒体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产业性质凸显,媒体大众化、市场化的潮流日渐盛行,不论是报刊、广播还是电视,节目内容强调“软”、“近”、“新”、“奇”表现出很强的大众化、通俗化倾向,节目形式则更是丰富多样,不仅有综艺娱乐、谈话还有观众互动、真人秀等等。软新闻大行其道,硬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尽量地被软化,媒体也越来越强调新闻的故事性和娱乐性。

  看上去娱乐新闻与新闻娱乐化十分相似,都是新闻,都有娱乐二字,但是它们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从学术角度来看,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即那些政治性较弱,人情味较浓,趣味性较强的新闻,大部分成为奇闻轶事的代名词,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欧亚体育。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那么娱乐新闻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但是,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它描述的新闻常常是静态的,是关于某些人物的某种变化,比如某个明星的头发形状又变化了,某个名人又有什么言论了。可以发现,明星绯闻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

浅欧亚体育谈娱乐新闻与新闻娱乐化

  1.新闻的娱乐化的定义。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新闻娱乐化没有简单明确的定义,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加以阐述: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体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它的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的道路。在这一点欧亚体育上,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做的很好。在新闻编辑上,采用多照片、大标题,报道形式五花八门。以上阐述强调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2.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趋势的表现。随着传媒性质功能的不断深化,传媒的娱乐功能被视作新闻产业一部分,大量的娱乐报道、娱乐版面、娱乐栏目开始出现,新闻报道也开始呈现出一定的娱乐化趋势,不过,新闻娱乐化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在国外早有先例,1998年底,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比例为32%比15%,而1997年则颠倒过来,这个比例为25%比40%。娱乐功能被视作新闻传媒产业的一部分,大量的娱乐报道、娱乐版面、娱乐栏目开始出现,新闻报道也开始呈现出一定的娱乐化趋势。

  而对我国某青年报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其样本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近十几年来该报的软新闻与硬新闻的比重变化明显:1992年软新闻占所有新闻的61.9%,1998年这个比例为62.6%,而到2004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为73.8%,比1992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硬新闻远远少于软新闻。根据对北方某城市晚报的抽样调查,软新闻与硬新闻比例大约是5:1。对南方某都市报的调查,软新闻与硬新闻比例大约是2.5:1。这几个比值都超过了美国1997年调查的结果。从以上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软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已经开始占居主要地位。

  1.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可以说,新闻的娱乐化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宽泛,它代表的是一种潮流,而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应当是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中的.换句话说,新闻的娱乐化是作为一种现象存在的,而娱乐新闻可以说是一种现象,但更多的,更平常的是将它作为一个特定的新闻类别来阐述,它存在于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是大潮中的最佳代表.因为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娱乐化限定了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只有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与娱乐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才能做成娱乐化的风格。在这样的大潮中,新闻的真实性对娱乐新闻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娱乐新闻关注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是一种注意力文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新闻的真实性,毕竟新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用事实说话,但是为了追求强烈的对受众的刺激,可以适当做点新闻策划。比如1999年著名球星贝克汉姆与他的妻子维多利亚的世纪超豪华婚礼便借助了传媒的力量,大做文章,上演了一幕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童话故事,引起了全球轰动,负责转播的电视台收视率达到了制高点,获得巨大收益,媒体对此次婚礼的关注也从侧面生动反映出时下新闻界流行的娱乐化倾向,尤其是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倾向。人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忽视严肃新闻,而乐于以轻松心态阅读娱乐化的新闻,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窥探欲。关注明星,并不关注其演艺成就,而是关注其兴趣爱好、诽闻逸事等私生活。从这个角度看,这场婚礼既是体育新闻,更是娱乐新闻,也很好地说明了新闻娱乐化的大势所趋。

  2.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娱乐化限定了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只有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与娱乐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才能做成娱乐化的风格,国家大事、时政评论等新闻仍然要保持它的严肃性。新闻的真实性对娱乐新闻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娱乐新闻关注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是一种注意力文化。而新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用事实说话,但是为了追求强烈的对受众的刺激,可以适当做点新闻策划。新闻娱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但不可能成为媒介主流,硬性决策参考信息仍将是社会信息需求的绝对主本。因而我们既不可能取消大众化通俗媒体,但也决不可能一味的走娱乐化之路。

  在娱乐化的浪潮之下,严肃新闻的比例减少,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成为新闻的重点,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这些内容相对而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同兴趣,人们乐于坐在报欧亚体育纸和电视机前,接受它们的娱乐化信息。同时,信息传播方式也出现了变化,如轻松愉悦的叙述、调侃方式的新闻节目和娱乐谈话节目的兴起,这些都是既热闹好看又有内涵的节目,娱乐性是它们第一需求,而节目中所表达出来的信息量又使它具有较丰富的内涵,从而受众所乐于接受。“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的媒体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体内容进行“能动性”选择的活动,由于缓释压力娱乐报道、转换心理情绪的需求和融洽人际关系需求的存在,决定了对娱乐的需求,受众也就更加偏爱娱乐化了的媒体,这也正是娱乐化的媒体大受欢迎的原始动因。

  但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对于娱乐化的追求必然要导致庸俗化的倾向,新闻娱乐化可能会导致媒体放弃其自己的社会责任,对媒体所应遵循的客观、真实性原则构成挑战。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特别是商家的关爱,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使新闻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排,如果过分地强调了新闻的娱乐功能,使娱乐功能过分张显,最后由“娱乐性”发展为“娱乐化”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功能的发挥,如果新闻仅仅成为人们娱乐的工具的话,新闻无疑走入歧途。

  因此,新闻报道的娱乐化不能把新闻的娱乐性机械的“化”。人们对新闻与娱乐新闻的需求不同,但不论是新闻还是娱乐新闻,都应符合新闻的定义,以事实为基础。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以严肃新闻、重大新闻为主,新闻以提供真实信息为本,这些信息应该更加有助于受众清楚地认知环境、认知社会,任何时候严肃新闻都是“硬新闻”,而娱乐新闻只能处于次要地位,起调节情绪、唤起情趣之类的作用。即使在市场经济时代,媒体也不应该放弃“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以行使媒体“社会公器”的进步职能。

作者:小编

【返回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