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欧亚体育年】十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发布时间:2024-02-29    来源:网络

  欧亚体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正确方向,精心谋划科技创新工作,我国科技实力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科技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格局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要技术领域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阶段,而且并跑、领跑的比例不断上升,这是未曾有过的重大改变,表明我国科技发展站上全新的历史起点,主要表现在: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和学科整体实力大幅度上升,若干学科方向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蓄积强大动能;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面向、依靠”到“深度融合、支撑引领”转变,推动经济迈上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创新主体从小众向大众转变,科技创新与“双创”融合共进,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格局中的位势从被动跟随向积极融入、主动布局转变,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十年来,我国始终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摆在突出位置。基础研究经费提高3倍,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1%提高到2.44%,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成为名列前茅的唯一中等收入国家,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示,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正在持续稳步上升。国内发明专利、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申请量已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知识产权收入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持续提高,创意产品出口、知识传播等指标进步明显,进入全球百强的科技集群数量跃居全球第二。

  十年来,我国牢牢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新跨越。

  在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我国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化学、材料、物理、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在量子通信、光量子计算机、高温超导、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微子振荡、干细胞、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纳米催化等领域取得一大批原创性重大成果,并首次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际超导大会马蒂亚斯奖、国际量子通信奖等国际权威奖项,在基础前沿领域的国际影响大幅跃升。

【非凡十欧亚体育年】十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成功组织了一批重大研究任务。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海斗一号”成功实现万米下潜并完成科考应用,“奋斗者”号成功坐底;“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科技发展,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怀柔一号”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成功发射,“慧眼”卫星直接测量到迄今宇宙最强磁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世界最强流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首次实现千万核心并行第一性原理计算,“墨子号”实现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

  战略高技术捷报频传。这十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大飞机首飞、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驾驶等成就举世瞩目。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2021年网民人数达到10.32亿人,连续9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从体量来看,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9.95万亿元增长到19.91万亿元,规模翻了一番;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9.4%提高到15.1%;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工业企业数从2.46万家增长到4.14万家,成长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十年来,我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新动能不断成长,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引领支撑新旧动能转化,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自主研发大量先进技术装备和系统进入实用,成为推进产业快速升级的“利器”。“中国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硬核技术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启动“快进键”,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移动通信、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欧亚体育、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高铁、新能源汽车、特高压输变电技术、风能和光伏关键部件和设计制造技术、“数控一代”应用示范工程等取得新突破,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海一号”生产储油平台正式投产,支撑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能力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科技创新为改善民生福祉提供有力保障。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成效显著。自主研发的3.0T超导磁共振系统、全球首个基因突变型埃博拉疫苗、阿帕替尼抗肿瘤新药等为改善民生提供科技支撑。科技服务生命健康安全,打赢科技抗疫攻坚战。科技赋能冬奥,200多项成果落地应用有力支撑了北京冬奥会高质量办赛。

  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支撑全国路网、水网、电网、管网等不断提高现代化、智能化水平,构建起世界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体系。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创新型经济格局逐步成型。通过加强创新投入和布局,创新链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十年来,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在工业强基、产业基础再造等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布局能力明显增强。

  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央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部署的143项任务已经全面完成,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啃下了不少硬骨头,支撑全面创新的制度性、基础性框架基本建立,科技体制改革在各项改革中走在前面。

  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更好发挥新型制优势。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系统布局、整体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确立。以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为例,在项目评价上,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评价制度,完善分类评价机制,突出国家使命导向;在人才评价上,“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脱颖而出;在成果转化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形成创新合力。

  全面部署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例如,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机制;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支持科研事业单位探索试行更灵活的薪酬制度,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总之,十年来我国将科技创新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科技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书写了新的辉煌篇章。

作者:小编

【返回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