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2020欧亚体育年度“社会关注奖”评选活动投票开始啦!!!

发布时间:2023-11-07    来源:网络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它见证了汉阴干部群众砥砺奋进的昂扬斗志,也见证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铿锵步伐。

  12月30日,汉阴县凤凰山隧道引线工程正式开工。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长国主持活动,县长刘飞霞出席并讲话,市交通局副局长杨泊轩、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德军、县政协副主席符清野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县交通局负责人对凤凰山隧道及引线工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城关镇负责人作表态发言。刘飞霞宣布汉阴县凤凰山隧道引线工程正式开工。

  据了解,凤凰山隧道及引线工程项目是我县“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项目起点位于汉漩公路(S213)K9+000,终点位于汉漩公路(S213)K38+930,共7.23km,其中隧道长5.09km,引线km。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40km/h,隧道为特长隧道,单洞双车道双向行车,最大埋深942.34m,净宽10.00m,净高5.0m。平行导洞净宽4.5m,净高5.0m。隧道内设有通风、照明、监控、消防、救援、安全等管理设施,总投资达6.2亿元,建设工期42个月。

  该项目建成后,汉漩公路里程将由原来的51公里缩至29.113公里,通行时间由80分钟缩至45分钟,同时实现国道G541和国道G316互联互通,促进汉江旅游经济带和月河川道城镇经济带融合发展,为顺利实现汉漩公路(S213)提等改造奠定坚实基础,将极大改善我县南区6万群众出行条件,有效带动漩涡和汉阳两镇发展,受益群众可辐射至石泉、两县约10万余人。

汉阴县2020欧亚体育年度“社会关注奖”评选活动投票开始啦!!!(图1)

  凤堰古梯田景区位于汉阴县漩涡镇,属于灌区型水利风景区,距今近300年。景区面积38.78平方公里,是目前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社会关注、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

  景区包括凤江梯田、东河梯田和堰坪梯田,位于陕西汉阴县漩涡镇黄龙、东河、堰坪和茨沟村,距汉阴县城24公里,梯田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650米之间,连片共1.2万余亩;梯田级数均在300级左右,梯级层高0.3-1米,级宽3-15米,最长达600余米。梯田依靠黄龙、茨沟、冷水和龙王4条沟的溪水自流灌溉,潺潺流水四季不绝。

  从乾隆年间起,这片梯田经过十几代人的营建,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创下了北方首开梯田的奇迹。2010年凤堰古梯田被评为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2013年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4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林业部将其纳入陕西汉阴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密密麻麻的梯田,犹如天梯直上云端,万顷梯田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凤堰古梯田景区生态环境优美、梯田密集,形态原始、阡陌纵横,山高水长,板屋交错,充分展示出梯田的自然美、古朴美、形体美、文化美。

  相信,随着汉阴县委、县政府“农旅富民”发展战略的强力推进,以及陕南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汉阴县凤堰古梯田景区将为区域产旅融合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有效助力。

  8月3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2020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投资评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县长刘飞霞代表我县现场推介了汉阴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并在颁奖仪式上领取“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区域竞争力”奖。

  据悉,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2020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投资评估报告》发布会是《环球时报》社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助力中国城市国际化发展搭建的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服务平台。本届论坛邀请了城市代表、专家、学者、国内外企业家商协会代表围绕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下中国营商环境优化与发展之路等多方面问题进行思想碰撞,为中国城市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

  近年来,汉阴县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东西部产业转移等战略机遇,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对标一流标准,突出重点、持续用力,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激发出追赶超越的强大动能。一是加快职能转变,跑出行政审批“加速度”。抢抓全省首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机遇,全方位推进行政审批提质提速提效,今年以来,全县集中办理各类审批和公共服务类事项11.6万件,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二是加强制度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完善保障机制和配套政策,增强供给合力,助力企业轻装上阵、稳步前行,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持续激发,上半年全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246户,同比增长0.6%,其中企业增长41.6%。三是精准精细服务,打造发展环境“升级版”。以政务服务的提档升级,推动政务质量和发展环境的“双提升”。通过坚持高位推动、对标一流、服务为先的理念,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汉阴取得了2019年营商环境监测陕西省优秀、安康市第一的成绩。

  发言中,刘飞霞还重点推介了汉阴通用机场、凤凰山隧道、富硒食品深加工、新型材料和文旅康养等项目,热情邀请与会嘉宾和广大企业家朋友来汉阴实地考察、投资兴业。

  汉阴县对外宣传又多了张新名片。近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汉阴县为全国首个“中国家训文化之乡”。今天(9月18日)陕西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蔺雨受中国民协委托宣读了中国民协关于命名陕西省汉阴县为“中国家训文化之乡”的决定,中国民协副主席、陕西省民协主席王勇超为汉阴县授牌。安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雪剑、陕西省民协顾问、省国学研究会常务副主席王盛华、陕西省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刘丽玲等领导和汉阴县部分干部群众600余人见证授牌仪式。自2014年起,汉阴在全县范围内挖掘、征集本地近百家传统家规家训,经汇编整理、集结出版了代表汉阴历代先贤家庭建设思想及不同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家训家规22家,特别是挖掘和推广的“沈氏家训”文化于2015年7月16日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全国推广,引起积极反响,受到广泛关注。2017年开始,安康市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围绕“一年初见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成新风”目标,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汉阴以家规家训推动新民风建设的做法,也受到省、市充分肯定,成为特色亮点。据悉,本次“中国家训文化之乡”的命名,是汉阴县继三沈故里、中国油菜花之乡、国家卫生县城欧亚体育、国家园林县城的又一项国家级殊荣。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表示,今后汉阴县将承载传统文化,传承良好家风,滋养淳朴民风,通过家规家训文化建设,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汉阴县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9月30日上午,汉阴公交与安康中心城市无缝对接开通仪式在双乳镇举行。市交通局副局长王广华、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刘永宏、副县长孔德帅出席活动。

  汉滨、汉阴、石泉三地公交全面互联互通是一市三县广大群众期盼已久的心愿。从前,从汉阴到安康中心城市选择公交出行,乘客只能坐汉阴1路公交车到三同新村站,再步行一公里左右换乘安康36路公交车。看似不起眼的“一公里”,给汉阴、汉滨两地群众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广大市民群众期盼实现两地公交无缝对接的呼声日渐强烈,也被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为重点关注的民生事项。

  汉阴公交与安康中心城市实现“无缝对接”开通运营后,从汉阴到安康中心城市的群众乘坐汉阴1路公交车到达位于三同村广场东侧的公交站后,即可换乘安康36路公交车,票价维持2元不变;安康中心城市到汉阴的群众,乘坐安康36路公交在三同村公交站换乘汉阴1路公交车,票价维持2元不变。安康36路公交全程运行时间25分钟左右,汉阴1路公交运行时长1小时左右。在此之前,汉阴2路公交已在平梁镇界牌村与石泉6路公交实现“无缝对接”,此次与安康中心城市实现“无缝对接”将使安康、汉阴、石泉三地广大群众乘坐公交便捷出行交往的愿景变为现实。

  为了解决“一公里”肠梗阻问题,2019年以来,市运管局、县交通局、应急管理局(原安监局)、交警队、安康市安恒公交公司、汉阴安运公交公司、双乳镇政府以及三同村委会有关负责人多次实地踏勘、召开座谈会。从职能职责出发,提出公交无缝对接的意见建议。在多次协商下,于今年初通过了在三同村广场东侧建立换乘公交首末站的方案,由市运管局指导,县交通局负责筹措接驳站建设资金,双乳镇政府负责三同接驳站建设,三同村积极协调配合。在各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三同村公交换乘站终于建成,切实解决了两地群众往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仅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改善了群众乘车条件,同时也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功能的融合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10月12日,汉阴2020年四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东方希望百万头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全产业链项目开工活动在城关镇长窖村举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阮家军,县委书记周永鑫,东方希望集团投资总监杨毅,市畜牧中心主任陈少谋,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罗国才,县委常委、副县长张雪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清明,东方希望陕南区筹建总经理李纲,县政协副主席王生林出席活动。

  本次共集中开工7个项目,总投资35.84亿元,分别是东方希望百万头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全产业链项目、涧池镇新增存栏基础母猪3000头种猪建设项目、汉阳镇年产十万立方米花岗岩矿开采加工基建项目、汉阴县汉药路2公里处至观音河镇政府段油返砂工程、年产2万吨洗涤用品的生产及加工项目、年产2500吨杏鲍菇食用菌生产加工项目、汉阴西城里红星美凯龙家居生活广场建设项目,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这批项目的集中实施,对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总量壮大和促进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阮家军指出,百万头生猪养殖生态循环全产业链项目的开工是汉阴全力打造餐桌肉食供应基地的具体行动,更是汉阴大力发展现代生猪畜牧业的重大突破,将为全市现代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标杆。东方希望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产值超千亿元,所涉及的领域竞争力均居行业领先,东方希望集团在汉阴的投资,将对当地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罗国才表示,县委、县政府将坚守承诺,一如既往地为项目建设提供最优的服务,创造最好的环境,给予最大的支持。各有关部门要以大局发展为先、以项目发展为重,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多服务、多支持,积极营造宽松优惠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在汉阴投资放心、创业舒心。同时,也希望东方希望集团能够把握商机,加速运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为汉阴人民精心打造放心肉食全产业链,让该项目真正成为汉阴“种植、养殖、屠宰加工、食品”一体化的一面旗帜,成为汉阴新样板。

  据了解,东方希望集团百万头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全产业链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项目涉及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及冷链物流三大板块,共分三期建设。该项目是汉阴投资规模最大的农业类产业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加快我县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县委办、县政府办、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城关镇、涧池镇等部门和镇负责人参加活动。

  2月21日,汉阴县开启了今年第一班直通车,54名赴浙江省海宁市和宁海县务工人员登上了大巴,汉阴县有组织转移就业“点对点”务工返岗工作就此拉开序幕。汉阴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务工收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积极组织广大农民工返程返岗,是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的具体行动。汉阴县首次输送的54名务工人员全部来自于该县漩涡镇,为了实现“从家门到企业”的“一站式”服务,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安全返岗复工,汉阴县人社局做好了每名人员出行前的健康体检、信息登记,为每名人员准备了装有新冠病毒科普知识、务工指南、维权手册、速食品和水等用品的纪念包,发放了口罩、湿巾等防护用品。为确保车辆客座率严格控制在核载人数的50%以下,汉阴县人社局专门租用旅游大巴,使乘客隔位、分散就坐,减少近距离接触,并提前对车辆进行了全面的消毒和卫生清洁。46岁的林玉刚是浙江海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老员工了,据了解,他于1月17日从浙江回汉阴漩涡过年,受疫情影响,以往正月初十就出门务工的他不得不呆在老家出不了门。他年前就在网上订了票,按照往年他们自行去浙江的线路是要经过湖北的,所以他们提前把票改签从西安走,但是部分交通线路停运,耽误了他们的行程。这次一起去同一家公司打工的有25人,大多数人都是种情况。他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我们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在这种非常时期,安排专车免费接送我们返工,帮我们节省了时间,省去了很多麻烦,而且也保证了我们的安全。真的非常感谢!”大巴司机张师傅介绍,以往每年从正月初三前后开始就有包车,一直要忙到正月结束才得空闲。今年受疫情影响,包车业务暂停了,对工作生活影响很大,在家里呆着不工作,也很不习惯。他说:“这次接到汉阴租车的工作任务,也是我今年以来的第一单任务,我很高兴,我保证圆满完成此次任务,同时也希望早日战胜疫情,我们和企业都能尽快恢复正常工作,大家都能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据汉阴县人社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开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广大务工人员春节后外出务工受阻。为加快推进劳动力转移,保障企业复工复产,解决好务工人员返岗和就近就地就业创业的实际困难,汉阴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出台了帮助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若干措施,印发了全力做好春节后外出务工(返岗)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汉阴县人社局收集了来自省内外160余家企业用工岗位信息1.5万条,在汉阴民情321在线、汉阴发布、汉阴人社等公众号发布,在微信朋友圈、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同步推送,引导劳务供需双方通过网络媒体线上完成求职招聘。在线下,县人社局通过各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村级劳务扶贫公司和镇村来组织,开通“点对点”直达包车等方式,为广大务工人员外出就业提供帮扶服务,多途径鼓励农民工外出务工,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截止目前,已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300余人。下一步,县人社局将继续加大有组织输送力度,提供保姆式服务。据了解,在汉阴县人社局的组织下,该县的直通车将分批分期护送200余名务工人员去江苏、深圳等地返岗就业,通过这种有组织转移劳动力外出务工方式,有利于巩固全县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连日来,汉阴县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集中开展月河流域小作坊整治,努力改善月河水环境质量。

  为促进“十三五”考核月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汉阴县委、县政府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抽调各部门执法人员组成专项整治行动小组,现场调查各加工小作坊的手续办理、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生产污水排放情况,利用了3天时间,对月河(汉阴段)流域涉水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了全面“体检”,制作现场检查笔录20份、调查询问笔录8份。向39家加工小作坊下发《开展月河流域涉水食品加工小作坊环境问题整治的通知》,提出了整改要求。依法对1家存在超标排污的加工小作坊进行立案查处。县市场监管局对存在违反食品安全生产的11家小作坊实施查封。相关镇政府积极配合,各个部门联合执法,全面推动月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截至目前,39个无污染防治措施的涉水食品加工小作坊已全部停产整改。下一步,汉阴县将以此次整治行动为抓手,以大排查、大整治为目标,做好“监管+服务”,规范月河流域涉水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环境行为,助力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年1月20日,汉阴县人民法院执行局集中兑付了16名农民工被拖欠四年之久的工资报酬共计63万余元。

  2014年,陕西星光有限公司在汉阴县修建生产车间,陆续招聘了20余人上班。2016年该公司因经营不善停产并欠发多名员工工资,被欠薪员工在多次寻找公司负责人无果的情况下,向汉阴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经仲裁部门裁决,陕西星光有限公司应支付侯丽丽等16名农民工工资共计636179.5元。因无法和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16名农民工向汉阴县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汉阴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在执行过程中了解到,该公司名下厂房及不动产已被抵押并被多个法院轮候冻结,财产一时无法处置,案件陷入僵局。为充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执行局长唐志刚会同办案法官针对16起案件的基本案情及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形成专题报告向县委及相关部门汇报。经过一年多的协调,2020年1月20日,汉阴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向16名农民工集中兑付了63万余元的辛苦钱。年关将至,让这些农民工心中不再寒冷。

  自2020年1月14日开始,汉阴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开展了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充分利用被执行人返乡过年的“执行黄金期”,执行局法官干警白天、晚上不下线,因案施策,旨在让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执行,我们一直在努力!

汉阴县2020欧亚体育年度“社会关注奖”评选活动投票开始啦!!!(图2)

  近年来,汉阴县紧扣全省“三个经济”和安康市“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克服陕南秦巴山区贫困县经济总量小,发展基础薄弱等不利因素,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围绕富硒食品、新型建材、生态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从建强组织、优化环境、打造平台入手,全力支持和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2019年底全县共有17个商(协)会组织,覆盖全县1200余家市场主体(企业),会员企业323家,团体会员15家;民营经济创造了全县52%的税收,78%的就业岗位,100%的外贸出口,非公经济占比64.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汉阴先后被欧亚组委会表彰为“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县”,被省工商联、扶贫办、光彩会、慈善协会表彰为“全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县”,县工商联被全国工商联表彰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当前,随着“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汉江生态经济带、陕南循环发展等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等工作同步推进,为汉阴民营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窘迫,民营经济面临融资、招工、物流、成本增加等多重困难。我们必须正视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把学习贯彻习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及时转化为支持民营经济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破解融资难题,优化营商环境,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强化组织引领。坚持党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定期研究、分片包抓、协调联动等机制,构建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县工商联统筹协调,县工业集中区和镇党委、政府具体落实的上下贯通、协同联动、互为一体的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商(协)会组织在行业标准推广、信息交流、经营管理和行业自律自治等方面作用,鼓励民营企业组建联合体,有效促进资源优势集聚、优化配置、高效流动。二是落实落细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省、市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等各项惠企政策,在市场准入、财税支持、信贷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持续发力。分领域分行业探索制定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稳增长措施,降低民营企业融资、能源、人工、物流等方面生产成本,加大税费减免、援企稳岗等方面支持力度。健全完善企业还贷周转金制度,用好财信担保制度,创新产业、风投等基金,多举措缓解民营经济资金困难。健全完善规范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渠道和诚信履约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三是用心用情服务。开展“结对帮扶、驻企服务”行动,建立1名县级领导联系、1个职能部门帮扶、1名驻企联络员进驻的“3+1”重点民营企业结对帮扶机制,一企一策精准解决民营企业各类难题。健全民营企业运行动态监测机制,做精、做细、做实企业服务。持续压减工程建设、水电气讯、不动产登记等重点领域审批时限,加大预约办理、不见面审批改革力度,促进政务服务提速增效。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严厉打击非法侵害民营企业财物、人身权益的行为,切实将汉阴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同类县服务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的“投资洼地”。

  坚持走集聚集群发展之路,切实加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力度,发挥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共享、生产要素集中的优势,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规划引导,按照“一园三区”(现代仓储物流聚集区、新型建材聚集区和富硒农副产品深加工聚集区)产业布局,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以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和发展循环经济为支撑,加快推进工业园区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配套功能,不断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二是加大招引力度。牢固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亲自招商、亲自接洽、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四个亲自”要求,从项目谈判报批、土地征用、手续办理等方面,全程跟踪服务,力促东方希望畜牧公司百万头生猪养殖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以资源和产业优势为基础,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寻求、引进毛绒玩具、电子加工、文化创意等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三是加强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园区行政事务与企业服务职能相分离机制,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抓好集中区内企业项目建设。学习借鉴周边省、市最先进最便捷的管理模式,用好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等创新措施,着力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立足汉阴独有的天然富硒资源、生态绿色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紧扣“秦巴硒都·绿色汉阴”品牌战略,打造一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生态环保、附加值高、防御市场风险强的龙头民营企业。一是延长产业链条,构建循环体系。以做优做强大米高端衍生产品链、富硒生态功能食品产业链、新型材料产业链、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链等四个“百亿产业集群”为目标,引导各民营企业立足“高端、绿色、循环”多元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健全优良品种选育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工、质量可追溯体系、营销体系、品牌创建体系,探索形成具有汉阴特色的县域自主创新道路,力争将汉阴打造为全省循环发展示范区、全市富硒产业发展核心区、特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为全省建设区域创新驱动体系、推动循环发展提供可借鉴的陕南示范样板。二是加大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建成以研发为重点的县级创新驱动中心,打造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发挥好县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平台作用,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建立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研究院”和产品中试基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鼓励和引导生物医药、畜禽养殖等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引导各民营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品牌创建,打响汉阴名片。实施民营企业品牌提升培育行动,制定名牌战略中长期规划,引导汉阴富硒大米、魔芋、茶叶等企业积极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加快培育本土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狠抓品牌质量提升,鼓励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能支撑和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综合竞争力的品牌。积极申报并全面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创建,力争2021年前新增各类商标100件以上,成功申报“汉阴大米”地理标志商标。四是培育新兴产业,建强现代产业体系。牢牢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大趋势,主动适应产业、消费提档升级形势,积极应对挑战,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加快培育医疗康养、汽车消费、养老育幼等现代服务业,开辟新的市场需求空间。加大一链众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晔植物医药公司培育和支持力度,推动公司规范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护用品生产线,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并提高县域应对突发重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稳步推进花扒片区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利用好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同时,大力支持县内龙头企业与大企业、大资本合作,扶持“个转企”“小升规”、规上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壮大企业群体,提升产业能力。

  在全县民营企业中创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最美企业家”主题活动,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争国敬业、诚信经营、创业创新、回馈社会模范,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争做诚信经营模范。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功能,健全切合民营企业实际的“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加强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企业家精神,做到依法合规经营、依法治企、诚实守信。建立健全以“红黑名单”为核心的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实施企业信用承诺制度,鼓励企业家坚守契约精神。二是加强示范创建,争做高质量发展模范。牢牢把握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方向,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年”创建行动,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家保持战略定力,坚守“以质取胜”战略思维,组织实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及质量攻关,推广获得质量认证企业和产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努力化危为机,实现新突破、新发展。三是加强典型引路,争做回馈社会模范。大力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活动,对在“万企帮万村”助力脱贫攻坚、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工就业等方面做出特殊贡献的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通报和政策倾斜,加大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宣传报道,示范带动全县广大民营企业家为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汉阴县2020欧亚体育年度“社会关注奖”评选活动投票开始啦!!!(图3)

  自疫情暴发以来,汉阴农商银行始终坚守定位,坚决落实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和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的各项举措,统一安排,精准谋划,迅速行动,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支持辖内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近日,在获悉县域从事炭素制品的安康市某某炭素有限公司和从事氨纶纱制造、加工、销售的陕西某某特种纱线有限公司复工复产面临流动资金困难后,汉阴农商银行主动与企业对接,实地考察两家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困境,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为两户企业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成功办理了两笔“汉阴农商银行复工复产专项贷”,共计750万元,执行年利率4.55%,比现行正常贷款利率降低40%,助力两家企业复工复产。

  据悉,“汉阴农商银行复工复产专项贷”是汉阴农商银行结合人行再贷款政策及省联社相关文件精神向辖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专门量身打造的贷款品种,该贷款品种的出台为普惠金融服务和助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再添新动力。截至3月31日,汉阴农商银行累计投放支持小微企业贷款68笔总计金额77096万元,其中,累计投放“复工复产专项贷”4笔金额1013万元,切实承担起县域金融主力军的职责,不断巩固客户心中“最亲最近”的银行形象,为辖内企业复工复产及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下一步,汉阴农商银行将坚决落实好习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把陕西信合十条举措全力支持复工复产的要求抓实抓细抓到位,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结合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要求,持续摸排对接企业复工复产融资需求,加大信贷投放,为县域经济疫后发展再添动力。

  4月14日,汉阴洞河水库水电站经过72小时调试运行后,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在当天的交接仪式上,施工方正式将洞河水库运营管理权交付陕西省水务集团,标志着洞河水库枢纽工程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洞河水库位于汉阴县涧池镇境内,是陕西省首个PPP水源建设项目、陕西省“双十双网”重点水利工程及安康市首座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以供水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等功能。项目设计总库容4627万立方米,总投资为3.48亿元,电站装机3430千瓦,年发电量797.52万千瓦时。洞河水库建成后,能够解决汉阴、汉滨两县区4镇11万人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为月河工业走廊建设提供水源保障,推动循环发展,确保月河流域水资源安全。洞河水库坝后电站是洞河水库枢纽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投产发电运营是洞河水库工程建设的关键节点,为下一步全面建成发挥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汉阴县2020欧亚体育年度“社会关注奖”评选活动投票开始啦!!!(图4)

  2020年10月28日18许,汉阴公安城关派出所接到报警,一女子落入人工湖中,请求救助。接到警情后,城关派出所民警和在所巡特警大队队员迅速赶赴事发地,因湖水很深,情况紧急,民警邓佳锐、郭强不顾湖水寒冷和自身危险,迅速跳入水中,二人相互配合,合力将落水女子成功救上岸,后在消防救援大队队员的协助下将女子抬上路面,并联合120医护人员将女子送往医院救治。

  因救援及时,女子无生命危险,现正在医院治疗康复中。郭强因救人时不慎致其左足跟骨内后侧撕裂骨折,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10月28日晚,受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邝吉学委托,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城关派出所所长陈向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慰问受伤民警,向医生了解伤情,并嘱咐他好好休息养伤。10月29日上午,在副县长邝吉学的安排下,局领导黄勇、冯友权、陈向带领城关所、巡特警大队相关同志来到医院看望慰问了郭强,为他送上了鲜花,并对他英勇无畏的救人举动表示称赞,叮嘱他安心治疗,好好休息,早日康复。

汉阴县2020欧亚体育年度“社会关注奖”评选活动投票开始啦!!!(图5)

  近年来,汉阴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先后获评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陕西省教育强县。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高中阶段入学率99.7%。

  一是持续推进“人财事”改革。推行教师编制“县控局管”“局管校用”,按照大规模学校用师生比、小规模学校用班师比的原则,统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标准,适时动态调整,实现“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结合当地实际推行“校财局管”,将教育资金由县财政局管理为主调整为县教育局管理为主,县财政局、审计局负责监管,并成立教育经费核算中心,建设“云之家”财务审批系统,实现不出校门即可完成财务报账手续,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深化绩效工资考核改革。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待遇为保障,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增长长效联动机制,改革绩效工资考核管理,打破平均分配和大锅饭,做到依规执行、同工同酬、多劳多得、全员参与、按月考核、优绩优酬,有效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三是创新教育督导工作机制。建立县教育督导委员会牵头领导、县教体科技局负责组织引领、各镇责任督学区办公室和专兼职督学负责的督导机制,组建督导评估监测专家库,成立8个督学责任区,将督政和督学督导结果纳入县直有关部门、乡镇和学校年度目标综合考核。

  一是优化布局推均衡。针对当地山区学校“点多、人少、质量低”和城区学校“点少、人多、隐患大”的问题,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推动高中进城、初中进镇、小学留片、教学点(园)到村,优化城乡中小学校布局。大力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实现强弱搭配、教师互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二是加大投入保均衡。通过扩充布点增学位、整合资源调学位、均衡配置稳学位、加强管理控学位等举措,解决学位供给不足问题,实现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城镇学校扩容改造等项目,近年来共实施新建、改扩建中小学项目400余个。三是集团化办学促均衡。结合各区域实际,积极探索区域内“核心校+薄弱校”小学一体化、“初中+小学+学前”一体化集团化办学,共组建7个教育集团。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城区周边农村小学,促进城区和周边学校协调均衡发展,推动解决城区“择校”、“择师”和“大班额”问题。

  一是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积极开展教师流动制度改革,制定实施《汉阴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工作调动管理办法》,按照遵循编制、岗位空缺、学科配套的原则,建立由深山向浅山、浅山向川道、川道向城区、城区反赴农村的教师良性循环双向流动机制,做到同等条件下省市级教学能手优先、综合考核优异者优先、工龄长者优先、大龄单身青年优先、县级以上优秀(模范)班主任优先,并搭建“对口支援桥、能手考核桥、留乡待遇桥、干事创业桥、职称晋升连心桥”,激励优秀教师赴乡村任教。5年来,双向流动教师1000余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700余人,200余名符合“出山进城”条件的教师自愿继续在农村任教。二是提高教师保障水平。按照待遇向基层倾斜、高待遇向艰苦边远学校倾斜的原则,按照学校条件差异和距县城远近等因素,合理确定乡村教师补助标准,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叠加享受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的政策,叠加执行最多者每月增加收入2200余元,有效激励城区、川道优秀教师主动到山区教学,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三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按照精准培训、按需施训的原则,近几年以来,共培养省市级教学能手140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12名、县级教学能手350名,建立县级名师工作站25个。通过“国培计划”“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名师工作站示范引领培训”“菜单式送培到校”等方式,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

  一是抓课程实施。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全面落实学生体艺“2+1”项目等,推行学生体艺实践考核和理论检测制度,实施中小学全学科统一检测制度,努力确保学生认真学习各学科知识技能。实施国学经典文化进课堂,落实经费、师资、教材、课时保障机制,开展《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国学经典教育。依托创建“中国家训文化之乡”,将沈氏家训编印成教育读本,开展“好家训、好家规”进校园活动。加强校园社团活动小组建设,各类学校自主研发社团小组800余个,推动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育人格局,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发展要求。二是抓载体建设。以坚持党的领导、强化“一体推动”,着力提质增效、深化“四融合”(“培练评”融合、思政与党建融合、思政与德育融合、思政与学科融合),注重春风化雨、推动“三结合”(与日常活动相结合、与研学实践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143”模式,推动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落地生根。全县推行“德育作业”,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身理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按照学生生活学习、成长规律,将学生分为三个阶段,从学生真实生活场景出发,分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进行设计,将“德育作业”的形式分为实践类、知识类、成果类3类。通过实施“德育作业”,学生获取了有益的德育知识、培育了良好的个人情操,养成了健康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文明小公民评选、阅读工程、汉字书写大赛、志愿服务等育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结合地域特色文化、红色文化、德育基地等资源,带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企业工厂、德育基地,开展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体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三是抓综合素质评价。以中高考改革为契机,探索制定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以过程性写实记录为主,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8个方面进行记录,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汉阴县2020欧亚体育年度“社会关注奖”评选活动投票开始啦!!!(图6)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对外公布了2020年全国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数据显示,汉阴县纳税信用A级企业数量增速明显,整体纳税信用状况持续向好。

  目前,全国纳税信用级别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依次分为A、B、M、C、D五级,越靠前,纳税信用评级越高。M类是指一般新办企业,没有发生失信行为;C类是指可能发生了一些不太严重的失信行为的企业,D类是指可能发生了一些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根据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税务部门将对企业采取分类服务和管理。

  2020年,汉阴县纳入信用管理的户数共计2865户,其中,参与评价户数2485户,占纳入信用管理户数的86.74%,评出A级企业58户,较上年增加25户,增长43.1%。B级企业1120户,M级企业1098户,两类企业稳中有升,合计占评价总户数的89.3%,另外,2020年C级和D级企业共计209户,在评价总户数中占比8.4%,占比下降超过3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保持下降。

  从评价结果看,纳税信用A级和B级纳税人的数量进一步增加、比例进一步提升,说明广大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意愿、能力都在增强,也说明纳税信用管理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信用有价值,守信有力量。今年来,汉阴县税务局为优质纳税信用企业在税收服务、融资授信、税费政策享受等多领域开辟绿色通道,使其享受更多优惠和便利。

  “A级企业便利真的多,就拿增值税发票领用来说,以前是我们财务人员跑到窗口去按月领用,现在我们一次性地就能领到3个月的用量,不仅满足了我们对发票用量的需求,而且极大地节省了办税人力、时间成本。”安康市博元实业有限公司财务人员李春苗表示。

  “多亏税务局给我们送政策啊!没想到M级企业还能享受退税款呢!”收到36.74万元疫情期间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款,陕西金亿和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董菊萍高兴的说。

  据悉,截止2季度,汉阴县共6户企业享受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政策,其中A级企业2户,B级企业3户,M级企业1户,涉及税款1351.35万元。

  此外,今年放宽“以信放贷”条件以来,(从纳税信用A级、B级拓展到M级纳税人)汉阴县税务局充分发挥“银税互动”融资便利,积极与6家银行协调扩大授信范围,已累计为36户纳税人发放1.2亿元信用贷款。

  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事事受限。但并不是意味着一旦失信就再无“翻身之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关于纳税信用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自2020年起,税务机关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发布后,企业能够主动纠正2019年发生的逾期申报缴税、非正常户等19种失信行为的,仍可在2020年底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修复申请,改善自身纳税信用状况。这一规定不仅为更多失信者谋取了“新出路”,更标志着纳税信用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下一步,汉阴县税务局将继续规范落实好纳税信用管理制度,持续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税收服务管理机制,为后疫情时期汉阴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汉阴县2020欧亚体育年度“社会关注奖”评选活动投票开始啦!!!(图7)

  近年来,汉阴县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抓好审查调查工作的同时,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积极构建警示提醒、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回访教育四项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践行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着力构筑拒腐防变“第一道防线”。制定《谈话函询办法》,注重将提醒教育与谈话函询相结合,实现“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常态化。今年以来,以谈话函询方式处置问题线件,占处置问题线%。精准运用第一种形态,通过谈话提醒、责令检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方式,对发现在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有轻微问题和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提醒和纠正。今年以来,共运用第一种形态提醒谈线人次,诫勉谈线人次。

  制定完善《汉阴县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将干部在积极履职、担当作为中出现的失误或偏差,作为容错的前提。明确规定容错纠错政策界限、对象、范围、情形、程序等,在精准应用中准确把握公与私、纪与法、有意与无意、容错与纠错四种关系,做到容错纠错有范围、有参照、有底线。县纪委共实施容错免责和减责14件19人,真正把干部关心关爱落到实处。

  制定出台《关于对党员干部不实反映予以澄清的实施办法(试行)》,从适用情形、工作程序等环节,对澄清正名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对反映问题与调查不符的,采取向被错告、误告对象所在单位党组织说明情况、向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通报反馈等4种方式为干部澄清正名。在为干部澄清正名的同时,对错告、误告者说明情况,予以教育提示,对诬告陷害的依纪依规进行惩处。今年已对2名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予以了反馈澄清。

  在抓好审查调查工作的同时,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落细落实受处分党员干部回访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探索“一人一策、一案一策”个性化教育帮扶模式,对心理负担重的干部,提供点对点、面对面心理疏导,对生产生活困难的干部,在政策内予以帮助解决,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引导、权利上维护、生活上帮助,鼓励激励受处分党员干部放下思想包袱重整行装再出发。今年已对69名党员干部进行了回访教育。

汉阴县2020欧亚体育年度“社会关注奖”评选活动投票开始啦!!!(图8)

  今年来,汉阴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任务,重点以剩余贫困人口及边缘户为主要扶持对象,改善剩余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巩固落实21705户64635人已脱贫户脱贫成果,积极支持产业发展,重点解决贫困户增收问题,保证“县摘帽、村出列、户退出”稳定达标,对各级应统筹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实行“按需整合、应整尽整”、大类间打通,对标脱贫攻坚任务开展实质性整合,2020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82亿元。同时坚持“四个注重”,全力开展各类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一、注重精准安排。由于今年的特殊年份,汉阴县在紧扣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精准同时,按中省新的要求,注重调整和优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出台了《汉阴县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三十条》奖补政策,投入4000余万元支持农业企业、经营主体发展生产,激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开发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以及对疫情期间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一次通补贴,支持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二、注重实质性整合。根据脱贫攻坚建设的需要,注重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实质性整合”,将上级下达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用于发展产业,产业资金也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大类间打通”,解决“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问题。2020年使用各级跨类别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56亿元。

  三、注重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汉阴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汉阴县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的分配权限、整合范围、资金用途、监管措施、绩效评价等方面,对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等进行规范管理,确保统筹整合的涉农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四、注重督导结果运用。按照“1+7+X”督导工作机制,各扶贫资金督导组每月利用10天时间到镇和部门对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施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指导,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效果进行绩效评价。督查结果纳入脱贫攻坚各镇、各涉农项目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在各项督查检查和绩效评价中被查出问题、被通报或被扣分的,将追究各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部门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并相应双倍扣减责任单位脱贫攻坚年度考核计分。同时,相关督导组也承担连带责任,在机关目标责任考核中相应扣分,确保扶贫资金督导工作取得实效,全面保障了扶贫资金安全高效。

汉阴县2020欧亚体育年度“社会关注奖”评选活动投票开始啦!!!(图9)

  “我和丈夫都是残疾人,以前住在山里,全家收入就靠他每月在外打工的2800元工资。”走出大山,搬进陕西省汉阴县紫云南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罗云的生活变了样。现在,她在五金电子社区工厂找到了工作,周末还到合作社产业园务工,儿女们就近上学。“我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出门两分钟就到工厂。能在家门口挣钱,对腿脚不便的我,就是最幸福的事!”罗云说。

  汉阴县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目前已经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20个,5081户17940名贫困群众搬进了新家。为了使搬迁群众能更好地融入新生活、过上好日子,汉阴县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治理模式,推出了“建强一个支部、建好三大载体、建设八个中心”的“138”治理模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前,住进搬迁安置社区后,生活习惯、生产方式都变了,不少群众直呼不适应。如何让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谁带头,谁领跑”是首要问题。36岁的郑安元以前在浙江一家餐饮企业做管理,有着10年党龄的她去年成为铁佛寺镇四合社区党支部书记。脑筋活、有魄力,靠着好口碑,郑安元做起工作来很顺手。“郑书记很有方法,家庭矛盾、邻里冲突、卫生问题,她上门调解后,总能妥善解决。”四合社区居民谢家平说。

  为了充分发挥像郑安元这样的社区党员作用,汉阴县将他们的党组织关系转到搬迁安置社区党支部,并从优秀回乡大学毕业生、、种养能手、务工经商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断为社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

  针对易地搬迁群众搬出后原村“管不到”、现居住地“无法管”的盲点问题,汉阴县坚持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的组织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实现了搬迁社区党组织全覆盖。“搬迁安置社区根据规模和党员数量,采取单独、联合、挂靠组建党组织和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成立社区党支部、党小组15个。”汉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向诗兵说。

  根据搬迁安置社区规模大小和相间距离,汉阴县按照新设、融合、挂靠三种形式,成立社区管委会、居委会或居(村)民小组,以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住得稳了,才能致富。汉阴县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在社区成立劳务公司,每个安置点至少建1处新社区工厂或社区车间,促进搬迁群众就业。据悉,汉阴县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共建社区工厂28家,190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

  此外,汉阴县在搬迁安置社区组建产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划地到户、委托代管、务工取酬等方式,让外出务工无技、本地就业无岗、迁入务农无地的搬迁群众就近务农。

  “有了社区管委会、社区工厂、农业园区三大载体支撑,搬迁群众的权益、就业、发展需求得到了切实保障,群众住得下去,也正慢慢富起来。”汉阴县涧池镇人大主席温汝康说。

  此外,为满足搬迁群众入住后的“学、医、养”等服务需求,汉阴县加快推进“八个服务中心(5+X)”建设,“5”即便民服务、物业管理、平价购物、老人日间照料、儿童托管中心,保障共性需求;“X”即各社区因地制宜成立民事矛盾调解、文体活动、红白理事等服务中心,满足个性化需求。“截至目前,汉阴县100户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八中心’已全面运行,初步构建起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实现了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汉阴县委副书记王毅介绍。欧亚体育欧亚体育

作者:小编

【返回列表】
网站地图